柑橘溃疡病属于细菌***害,是由黄极毛杆菌引起的,柑橘溃疡病易防难治,严重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的会造成落叶、枯梢;果实受害重的会落果,轻者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影响果品,经济价值低。
柑橘溃疡病传播途径:
蚯蚓养殖投资小见效快,原料充足。城市垃圾含有大量的瓜皮果壳菜叶根等有机物;农村各牲畜养殖场的大量粪便;农田上遗留的大量秸秆、野草等等,这些都是蚯蚓的好食料。有关人士作过一次计算:1亿条蚯蚓一天可以吞下食物400吨,以1万吨垃圾含蚯蚓可食有机物5000吨计算,1亿条蚯蚓100余天就吞食完了,可产生蚯蚓粪便约4000吨,每吨以400-800元计算,产值可达160万-320万元。特别是在农村,无处不是蚯蚓生长繁殖的场所,旱地、水田、果园、菜园、房前屋后、路边水沟,只要有土壤、有植物,就有蚯蚓的存在。只要不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长期遭受水的浸泡,不人为捕杀,蚯蚓就不会自行死亡,它将永远为你松土施肥。因而,有识之士呼吁人们要像保护青蛙一样保护蚯吲,让它大量繁殖,为人类造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例如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生物肥料,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多种分解磷钾矿物的微生物,如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钾长石、云母及磷矿石, 使其中难溶的磷、钾有效化。
病原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次年气温、湿度适宜,会借助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作远距离的传播。
柑橘溃疡病侵入途径:
狠抓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建立多部门土地安全数据共享机制并公布安全种植区。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蚯蚓对植物生长的贡献是巨大的。蚯蚓在土壤中纵向栖息,头朝下吃食,每天能吞吃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有机物质,其中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积在地面
病菌落到柑橘树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

减轻对土壤的污染对土壤大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人类吸收的硝酸盐约有75%来自蔬菜,如果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适当地减少土壤施肥量,能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残余矿质氮素。在盐渍化土壤上,土壤施肥可能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加重土壤的盐渍化。采取叶面施肥措施,既节省了施肥量,又减轻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举两得的有效施肥技术。生物菌肥是一种新型肥料,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很多农户对于生物菌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是非常清楚。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生物菌肥的作用及生物菌肥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掌握生物菌肥的相关知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在农业上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国际上已有70多个国家生产、应用和推广微生物肥料,我国目前也有250家企业年产约数十万吨微生物肥料应用于生产
柑橘溃疡病发病规律:

是新型叶面肥的新特点。广义上的新型叶面肥,做到肥药(农药)兼顾;肥控(生长调控剂)兼顾;肥激(激素类、生根粉类、生物菌类、增糖类)兼故;肥抗(抗病虫,抗徒长,抗霜冻,抗药害……)兼顾。是今后农业绿色食品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新型叶面肥在生产使用中,要把握住使用时期,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可任意改动使用量和加大使用量。一般情况下尽量要单独使用,减少掺混量,并且在使用前3~5天,进行小面积试验,没有问题后,再大面积推广。在喷施菌肥时,最好是阴天无风时进行。叶面肥施肥是对传统土壤施肥的高效的辅助措施,是构筑现代农业“立体施肥”模式的重要元素。叶面肥施肥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好。而且,叶面肥一般为酸性,可与酸性农药混合使用新栽草坪。用量为每9.3平方米用5000克蚯蚓粪,将肥料施入表皮土壤,然后播种,播种后用碎稻草覆盖好土壤,保墒;草坪维护。用量为每9.3平方米用2000克蚯蚓粪,将肥料均匀撒在草坪的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