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座率超海底捞 广东排队3小时才吃到的九毛九要上市
说起“九毛九”和“太二酸菜鱼”,很多北方人可能对它们不太了解,但对华南地区的食客们来说,前者在城市购物中心随处可见,后者则需要饕客们“排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吃上嘴”。
而这一切,可能随着这两大餐饮品牌背后共同的母公司——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毛九国际)将赴港上市带来变化。
日前,约七成收入来自广东市场的九毛九国际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交易所主板IPO上市。其谋求上市的目的之一便是扩张。九毛九国际表示,预计在2019年至2021年间开设约370间自营新餐厅,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实际上,广州九毛九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已在2016年冲刺A股IPO,但在去年,公司撤销了上市申请。那么,“征服”了广东食客的“九毛九”能否顺利上市,实现又一个“海底捞神话”?
华南食客排队吃,北方食客没听过
在广州热闹繁华的商场里,总有一大群食客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坐在一家家太二酸菜鱼门口前,等位吃饭。说起太二酸菜鱼,吃过的人都要比比谁等待的时间最长。“我取过好多次太二酸菜鱼的号,提醒我到号了的,有过了两个半小时的,也有过了三小时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的李妲(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为了不等久,李妲最早下午4点就会过去排队。
作为一位从小生活、工作在北方的女生,张琦(化名)在被问及有没有听过“九毛九”和“太二酸菜鱼”的时候,她的答案则是否定的。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她还一度以为“九毛九”是一个零食品牌。
实际上,“九毛九”是山西的一句俗语,形容某人抠门得连一分钱都不放过。“九毛九”成立于1995年,最初是山西人管毅宏在海南开的一家名为“山西面王”的店。后来进入了广州,改名“九毛九”,开启了在购物中心做快时尚餐饮的模式。
在九毛九开到第100家店时,创始人管毅宏决定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创办了太二酸菜鱼。
不过,无论是九毛九还是太二酸菜鱼,其主要市场都还是在华南地区。据九毛九国际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8月20日,九毛九和太二酸菜鱼在华南地区分别有122家店和57家店,而在华中及华东、西部和华北地区,九毛九和太二酸菜鱼两大品牌加起来总共才有66家店。
由于备受华南地区食客的认可,九毛九国际利润逐年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九毛九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64亿元、14.69亿元、18.93亿元和12.37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51亿元、0.72亿元、0.73亿元和1.02亿元。其中,仅广东地区就为九毛九国际贡献了七成左右的收入。相应报告期内,九毛九国际自广东地区取得收入的比例为75.1%、74.7%、73.4%及68%。
招股书披露的九毛九国际经营情况
但市场地域过度集中也给九毛九国际未来的发展带来局限。
“它刚开始把门店集中在广东地区是比较精准的,因为广东的消费力、包容性都很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九毛九国际将市场定在广东地区有一定的策略性,但该策略或也有其局限性,“关键在于九毛九国际IPO之后定位战略是否会有所调整”。朱丹蓬认为,未来九毛九国际的全国化运作对其中长期战略有很重要的影响。
继续扩张或拖累盈利
事实上,市场地域集中的餐企并非九毛九国际一例。在港股上市公司中,2014年上市、号称“连锁火锅第一股”的呷哺呷哺也和九毛九国际一样存在市场地域集中的问题。呷哺呷哺2019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其门店总共有955家,其中在北京就有304家,占比31.8%。
自2014年上市以来,呷哺呷哺不断扩张,将其门店网络进一步延伸至华南地区。呷哺呷哺发布的《2019年中期业务公告》显示,其营业收入由2018年上半年的21.29亿元增长至2019年上半年的27.13亿元。但与此同时,其经调纯利润下降了2%。呷哺呷哺在依靠扩张餐厅网络实现营收增长的同时,同店销售和翻台率均有所下滑。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