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尿就多,这是代表肾脏好,还是不好呢?真相来了
“医生,我最近一喝水尿就多,你快帮我检查一下,是不是肾不好。”丘大伯急匆匆地找到医生,满脸愁容地描述病情。
丘大伯最近和老伙计下棋的时候,总是频繁的去厕所。开始他觉得是自己肾好,喝了水之后很快就能排出来。
但朋友却告诉他,喝进去的水都是流向肾脏,一喝水就排尿,说明肾脏储藏功能出问题了,喝完水后很快会排尿恰恰说明是肾不好。
为此丘大伯还跟他吵了一架,双方谁都不服对方的说法,最终这棋也不下了,两人不欢而散。
但回去后丘大伯越来越害怕,仔细一想,棋友说的似乎也有点道理,丘大伯心里发慌,真怕自己尿频是肾不好引起的,于是着急忙慌地挂号就诊。
到底这个情况是不是肾不好呢?别急,了解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喝下去的水究竟去了哪里?
一、每天都喝的水,是在哪里被吸收的?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喝下去的水并不是“直奔肾脏”,在进入肾脏之前这些水分会先到哪里呢?
喝水时需要先通过口腔进入到食道内,最后进入胃部、小肠、大肠。
其中,大部分的水分会在小肠和结肠内被吸收。水在通过大小肠时,需要先接触肠道外层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的外层细胞膜上存在有多种不同功能和结构的脂质双分子层。
这些脂质之间存在有很小的空隙,而水分子本身很小,会通过空隙进入到肠道上皮细胞内,但这个通道的效率很低。大部分的水分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水通道蛋白来进入到细胞膜内。
在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后,水分会进入到细胞外液内。此时,水分会在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的作用下进入毛细血管。最终会通过血液循环来进入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其中就包括肾脏。
肾脏是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它也负责尿液的生成,尿液是生成主要包括三个过程,一是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过滤形成超滤液、二是超滤液在肾小管/集合管的流经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三是肾小管/集合管分泌最终形成尿液。
一般情况下,从喝水到变成尿液排出体外需要30~45分钟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并不固定,会受到饮食、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喝水后最短变成尿液的时间可能只需要6~8分钟,最长需要120分钟左右,存在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二、一喝水,尿就多,究竟是不是肾不好?
很多人认为喝水后很快就排尿是肾不好的表现,为此十分担心,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事实上,“一喝水就排尿”并不一定是肾不好的征兆,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这个现象出现。
如短时间内摄入了大量的水分,超过身体所能吸收利用的量,自然需要排出体外,人会很快产生尿意;还有些人则是天生膀胱容量比较小,在膀胱内储存少量的尿液时就会刺激大脑产生尿意;
人处于紧张、寒冷状态下时,也更容易产生尿意;体内血糖水平过高的人,存在代谢障碍,身体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导致尿液内葡萄糖含量上升,也容易频繁的上厕所;
另外,还有些人出现频繁的尿意则是因为罹患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以及尿结石等病引起。
三、喝什么水对身体最好?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现在市面上有多种不同的水在售卖,喝什么水对身体更好呢?
1、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