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沐浴露、洗发水,古代人洗澡要怎样才能洗干净?
原创 没有沐浴露、洗发水,古代人洗澡要怎样才能洗干净?
2022-04-28 14:30 来源: 羲和奇谈
原标题:没有沐浴露、洗发水,古代人洗澡要怎样才能洗干净?
每天洗澡的时候
你是否曾有一瞬间想过
古代没有沐浴露、洗发水
古代人洗澡要怎样才能洗干净?
要是男人用水随便冲冲也就算了
毕竟臭男人嘛
但美女……
又该怎么办呢?
提到洗澡
那就不得不提古代
最热爱洗澡的人——
古罗马人
▼
公元4世纪的时候
罗马城有11个大型豪华浴场
800多个中小型浴室
有钱人家里更是有
私人浴室
有点像现在的私人泳池
在那时候
澡堂可能是整个古罗马
最快乐
的地方了
不仅有冷水池、热水池
还有蒸汽室
大型浴场里
其他的设施也应有尽有——
吃喝玩乐
一条龙
这么棒棒的澡堂
不仅富人可以享受
穷人只要花
几个硬币
同样可以享受
所以古罗马人可能是这样洗澡的
1
先去
散步运动区域
活动下
等到出汗了
就脱光衣服去
蒸汽室
蒸桑拿
2
蒸得满身是汗了
罗马人就要开始给自己身上
抹油
按照常识来说
接下来就要开始“搓”了
罗马人更狠
他们用
“刮”
的
▼
洗澡者身上会被抹上
橄榄油
用来吸油吸汗
然后用一把像镰刀的
刮身板
把细沙和身上的
“泥”
一并刮掉
3
刮干净之后
跑去
热水池
里洗个热水澡
最后跳进
冷水池
里
洗个冷水澡增强体质
一套让古罗马人
爽到不行的洗澡就完成了
顺便一提
有钱人则是跟
奴隶们
一起进浴场
有人帮忙抹油
有人帮忙按摩
快活赛过活神仙
当然,在洗澡这方面
中国
也不会落后
▼
早在2000年前
《礼记》
就曾规定了古人怎么洗澡
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礼仪·聘礼》
洗澡当时被称为
“沐浴”
“沐”就是洗头发
“浴”就是洗身子
这里说接待客人
要让对方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
这样才算款待周到
古代官员还专门有
“休沐”
就是皇帝嫌官员
太脏太臭
专门给他们
放个假
让他们去洗澡
▼
为了洗香香洗白白
古人会用
皂角
洗澡
富人还会在水中加入
香料
甚至加入
药物
这就是传说中的药浴了
不过
按照隔三天五天才洗一次澡
的这种频率来说——
▼
最最重要的是
不能忽略
“搓”
这个步骤
周朝人
非常讲究
出水后上下身要用
不同的浴巾
擦身子
上身用
细布
、细腻清洁
下身用
粗布
、方便用力
洗完渴了还得
喝饮料
可以说非常讲究了
《礼记·玉藻》:浴用二巾,上絺下绤,出杅,
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曦身,乃屦进饮。
▼
大概在
宋朝
的时候
公众澡堂
出现了
伴随而来的是
专业的
搓背师傅
洗澡这么爽
最会享受生活的
苏轼
——
自然也不会错过
他不仅喜欢洗澡
而且还经常请搓背师傅给自己搓背
苏轼还写了个
《如梦令》
给搓背师傅深情表白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擦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翻译过来是说——
我跟搓背师傅说
以后要麻烦你帮忙搓背了
只是
希望您下手能轻点、再轻点
因为
我本来身上也不脏
顺便一提
苏轼这首词其实是
话中有话
除了说搓背师傅下了
重手
也借洗澡这事
表达了自己是个
洁身自爱
的人
暗示诬陷自己的人害自己被贬这么远
下手有点
重
宋朝开始
大家逐渐注重
个人卫生
人人都开始
享受
洗澡
▼
到了明清
城里普遍出现
“混堂”
“混”的意思就是
各色人物都能在这里一起洗澡
大家一边享受着搓背师傅的搓背
一边讲话交流
俨然已经成了另一个小社会
不过混堂里人多手杂
被偷衣服钱财是常见的事情
明代就有一个关于这个的笑话——
中国不仅有公共澡堂
也早早开发出了
温泉
不过
要把温泉发扬光大
那还得看中国的邻居——
日本
▼
日本在
7世纪
的时候
中国这边大概隋朝
日本开始逐渐引入
佛教
佛教里有提倡沐浴净身
所以
寺院会开放澡堂让施主沐浴
一般洗完澡后施主会
捐一点钱
所以后世的澡堂又叫“钱汤”
▼
17世纪
的时候
日本出现了
公共澡堂“钱汤”
出现了搓背师傅——
准确来说是
女师傅
江湖人称
“汤女”
她们穿着统一的服装
提供专业的正规服务
包括洗澡搓背梳头泡茶……
大众澡堂很受欢迎
于是越来越多澡堂建起来了
问题来了——
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浴室
别人凭啥去你那里呢?
澡堂的竞争越来越
激烈
为了抢占市场
有的澡堂开始提供不正规的服务
场面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
一旦踩了油门
车就停不下来了
其他澡堂见状也纷纷开辟新业务
公共浴室摇身一变
变成了
风俗场所
当时的男性如果说是要去“泡澡”、“洗澡”
那十有八九是想去找
妓女
了
从此
“汤女”变成了
妓女的代名词
鼎盛时期甚至让
幕府控制的高级妓院——
吉原烟花市
变得门可罗雀
幕府屡屡发布
禁令
都没啥用
稍微扯远了
总之
可以看到
不管中外
古代人洗澡离不开一个字——
“搓”!
这确实是
最原始
却
有效
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