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后家长遭遇00后孩子,清华毕业的班主任点透了大家的困惑
原创 男孩派
时代在变化,生活在进步,教育的方法也应该不断更新,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学习”,也让孩子拥有在社会立足的资本。
——虎妈
作者 | 枫子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最近,看了一位清华毕业的初中班主任的专访,感触颇深。
他叫马积良,是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的一名老师。从2018年开始,他坚持每年家访学生,至今走访了80个家庭。
这80场家访,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这代父母和孩子间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00后这一代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父母提供的充沛的物质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与环境、方便快捷的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
但实际上,他们困惑:为什么要学习?
当时的马老师,给学生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奋斗史”:如何从山东考到北京的清华,一步步实现阶级跃迁。
但马老师一番激情演讲,学生却反响平平。
这些孩子,他们出生在北京,家庭条件都不错,父母给他们的选择也很多,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他们反倒很迷茫: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这些00后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80后,那时的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是如何把书读好,走出去。
但这一代的孩子,并不觉得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以走,他们觉得可以自己创业,也可以搞自媒体,做主播,篮球解说,服装设计等等,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方向。
“他们面临的问题,就像北京路况一样非常复杂。
如果没有导航和定位,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
除此之外,他们还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以前的价值观是努力就有收获。
而现在的孩子,人人都在努力,人人都在抢跑,所以很多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卓越,他们就会沮丧、厌学,逃避……
很明显,过去的孩子,视野是窄的,价值观也趋于统一。
但如今,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变了,社会环境也变了,他们有广阔的视野,却没有前行的方向;他们吃穿不愁,唯独缺了自我价值感……
如果父母仍用过去的认知,培养现在的孩子,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冲突,矛盾,代沟。
就像有位妈妈,就一直用自以为的“为孩子好”,去安排、管教两个孩子学习,结果老大叛逆走了弯路,小的也各种不听话。
家访时,妈妈急得直掉眼泪,非常着急。
却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认为的“好”是基于自己所经历的“不好”,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了。
既然成功学无法再激励孩子,那么就得找别的突破口。
马积良发现,对于一个初中生,在学习之外总有动机饱满的时候,比如玩游戏。
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教育游戏化。
他独创了一套货币体系,命名为“龙币”,在十一龙樾中学发行。
龙币的赚取方式多元又简单:在课上可以赚,参加活动可以,搞创作也可以,摆摊卖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场域空间。
龙币的用途也很广泛:用来交易、购买、理财等等,甚至可以用于日常惩罚的“抵扣”。
为了更好的激励孩子,学校还设立了财富榜,让付出与收获都看得见、摸得着。
这样,孩子们有了获得感,学习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通过这个体系,马积良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他班上,有一个叫章明的男孩,学习成绩一般,体育也一般,性格相对沉闷,也没有什么艺术细胞。
但就是这样一位资质平平的孩子,却登上了学校的“富豪榜”。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章明具备很强的商业头脑,他在学校龙市上通过摆摊赚了许多钱;
他拥有让同学信任的特质,在吸引到大家的资金后,通过买断其他摊位的爆款产品,进行加价售卖。
交易、沟通、经商,这些学习之外的能力,让他闪闪发亮。
反过来,也因为这些成就感和荣誉感,让他在学习上找到了动力,原本沉默的他,开始主动表达、请教老师。
最终实现了成绩和龙币财富的同步“增长”。